春光无限好,乡村日日新乡村振兴 。漫步凤冈县双山村,六池河畔的草地绿如茵,河里碧波映日,万亩果蔬基地里欢声笑语,党群服务中心前党徽闪耀。这个曾以传统农耕为主的村庄,如今正依托“双富双山、智兴乡村”党建品牌,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产业绿”,用“治理优”托起“百姓福”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,谱写了一曲党建引领、产业富民、和谐善治的时代交响。
党建引领“新图景”
“过去办事不知道去哪里,现在大家都知道来这里就对了,而且,半小时就能办成事!”在双山村党群服务中心,前来个人业务的村民指着“一窗通办”的窗口连连称赞乡村振兴 。这座按照“两室一厅五大办20个专业办”标准打造的服务阵地,不仅是全县村级组织的示范标杆,更成为了聚民心、暖人心的红地标。
双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 。双山村在“双富双山、智兴乡村”党建品牌的指引下,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,不但撕下落后标签,而且成为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先进村。
走进95岁高龄的老杨秀媖家中,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的荣誉奖牌被放在显要位置乡村振兴 。当过多年的她,向记者谈起了这些年组织生活发生的变化:“以前条件不好,无论是开会还是开展活动,都只能在家里。现在就不一样了,我们有了标准化的活动阵地,开展活动更方便了,活动阵地也有了家的味道!”
近年来,双山村不断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,对现有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升级,曾经只能在农户堂屋开展活动的四个组级,如今全部拥有了标准化活动室,全村171名的归属感得到增强,鲜红的党旗成了凝聚人心的精神坐标乡村振兴 。
变化的不仅是“面子”,更是“里子”乡村振兴 。双山村依托“党群直议制”的创新实践,凝聚群众议事、干事、管事活力,将院坝会开到田间地头,村民你一言我一语“议”出了新气象——围绕六池河、河头水库灌溉资源,谋划乡村振兴农田灌溉并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余元,修建生产道7公里、灌溉沟渠10000米、土地平整300余亩、土地提质增效5000余亩。
产业发展“新气象”
走进贵州川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在会议室中央的大屏幕上,可通过智能化手段全维度监测猪只生长环境,实现了智能环控、预防、精准饲喂和繁殖优化乡村振兴 。据了解,贵州川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双山村投资建设种猪场,通过龙头带动,引领集体经济、家庭农场等方式有序参与,实现农民增收致富。
为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,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,双山村双龙与该企业合作开展“种养一体化”项目,企业委托双龙托管牧草180亩,支付管护费用14.4万元,并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0万余元乡村振兴 。
“成为了企业与村民之间的桥梁,企业有什么事情和沟通,村民有什么困难也和沟通,大家齐心协力,效率更高了,集体收入更多了,村民的口袋更富了乡村振兴 。”双山村驻村第一王建明表示,双山村依托“+龙头企业+农户”模式,由企业出生产资料、支部成立合作社出管理、农户参与出生产,真正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、把凝聚在发展链上、把群众引领在致富链上。
2024年3月29日,是双山村和贵州川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“农技协贵州科技小院”接受国家农业部、科技部、教育部授牌的日子,作为贵州省第十二家、遵义市第二家、凤冈县第一家科技小院授牌单位,双山村正式开启农业科技赋能、智兴乡村之路乡村振兴 。
双山村将以科技小院为依托,着力打造有机生态循环系统,将种植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资源有机循环利用,形成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产业园,实现产业发展技术性、实用性、创新性的三大突破乡村振兴 。
在贵州川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双山村驻村第一王建明向记者介绍科技小院和生猪养殖乡村振兴 。作为贵州省第十二家、遵义市第二家、凤冈县第一家科技小院授牌单位,双山村正式开启农业科技赋能、智兴乡村之路。
目前,双山村共有精品水果基地1000余亩、蚕桑562余亩、刺梨500余亩、有机贡菜200余亩、肉牛存栏600余头、生猪存栏13000余头,引进蔬菜种植企业2家、规模型生猪养殖企业1家,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024年盈利50余万元……双山村的产业版图上,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续写乡村振兴 。
基础治理“新风尚”
一条条板凳,在冬日的院坝里围坐成圈——2023年12月12日,双山村群众在桃坝小组召开议事会,讨论解决群众关心的灌溉渠年久失修问题乡村振兴 。这场没有发言稿的民主议事会,正是双山村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,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的良好印证。
“村民有诉求,我们来解决乡村振兴 。”2024年2月21日,在彭家寨召开议事会,解决群众关心的合作医疗、养老保险等相关问题。2024年9月26日,在双山村茅坪召开议事会,邀请相关单位、乡贤参加,就群众一直关心的饮水安全工程问题、何家林至田家寨同组路修建问题展开议事协商,集思广益商讨解决方案。
双山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议事协商的切入点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民主议事亭、群众院落等场所,组织开展议事会乡村振兴 。重点从村干部、乡土人才、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聘网格员、联户长,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里事务,让更多群众的“小点子”变成乡村治理的“金点子”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问题不上交”的基层治理目标。截至目前,帮助群众各类事项200余件,牵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,全村无1起矛盾纠纷上交镇级处理。
为培育文明乡风,双山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,不断完善村规民约,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,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、文明道德、精神文化教育,有效提升了高额彩礼、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效果乡村振兴 。
邻里纠纷、婆媳矛盾等问题看似虽小却又极其普遍,处理不好将影响乡村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乡村振兴 。为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,双山村以“积分制”“五看五比”等活动为牵引,广泛开展文明家庭、好婆媳等创评活动、评选优秀家庭,引领村民“争优创星”,倡导优良的村风民俗。
一心忙着谋发展的双山村,正向着“村无闲户、户无闲人、人无闲事”的美好愿景进发乡村振兴 。基层之治,正如甘饴入心,滋润着双山村的未来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修宇
编辑 蔡义桂
二审 黄修宇
三审 梁晶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