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传统文化,并非只是少数文人墨客才研究的内容,而是平时大众所用,甚至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的内容农村文化 。农村是我国的基础,农村人口依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,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。当前来看,虽然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,但是仍然能够继续流传下去,尤其是这六种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一、孝文化
“万恶为首,百善孝为先”,自古便重视孝道,“二十四孝”中虽然有些极端例子,但是蕴含的孝道精神却是一直不变的农村文化 。不可否认,在农村确实存在一些不孝顺老人的例子,但是从总体来看,孝文化还是主流,不孝敬老人的子女往往被人看不起,而孝敬老人的子女,在农村是很值得别人尊重的人。
二、礼文化
“礼多人不怪”,是礼仪之邦,一直重视礼仪,大到国家元首交往,小到人情往来,礼仪在都是不可或缺的农村文化 。农村是很重视礼仪的地方,不注意礼仪的人会被认为不礼貌,不讨人喜欢,所以从小大人就教导小孩懂礼用礼,比如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,家里来客人要让座倒水,客人走的时候要送到门口等等。
三、红白事文化
农村的红白事一直争议比较大,因为有些地区确实陋习很多,比如有的地区闹婚非常过分,有的地区白事也讲排场等等农村文化 。实际上,现在很多地区都在进步,不管白事还是红事,很多繁文缛节都在简化,这确实是社会的进步。当然,在进步的过程中,有些精华的东西需要保留,比如在结婚时对美好未来的期许,在白事中表现出来的对逝去老人的尊敬等,要不然就失去了这些形式的本来意义。
四、勤劳的传统
“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”是以前用来讽刺懒汉的话,在农村懒懒散散的人是让人瞧不起的农村文化 。几千年农耕社会流传下来的勤劳致富的理念,最初其实是无奈,因为地少人多,只有不断努力耕作才能有很多的粮食养活家人。虽然现在社会比以往进步了很多,温饱问题已不再困扰绝大多数人,但勤劳的传统在农村依然是普遍的观念,勤劳的人一直在用汗水书写精彩的人生。
五、家族文化
在农村是很看重“出身”的,有些相亲的往往会关注对方在当地是不是属于大户人家农村文化 。农村的家族文化、祠堂文化往往会将一个大家庭团结在一起,在很多事情上可以表现出来,比如农忙时会互相帮忙,红白喜事上一起上阵,春节时以家族为单位百年或者祭祖等。一个人不管走得多远,家族都是根,是一生无法摆脱的痕迹,但也是人生的物质和精神支撑。
六、民俗艺术文化
农村的民俗艺术文化精彩丰富,也使得农村有着自己的特,好过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农村文化 。比如地方戏曲、民俗绘画、踩高跷、剪纸、民间刺绣、皮影戏、泥塑、面塑、编织等。在历史上,民俗艺术文化展现了农村人的精神风貌,至今值得研究。现在这些民间艺术文化,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内涵,尽管有的面临消失的危险,但是也有很多经过商业化包装,成了当地发家致富的新途径。
优秀传统文化一直能够传承和发展,是因为这些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创新和进步的元素,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变化,但是不论怎么便,有些沉淀其中的最深沉、最本质的优秀内涵是不会变化的,这也是为什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农村历久弥新的原因农村文化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