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刘家村可出了一位名人,但这位名人可不是电视上的名人,而是在当地家喻户晓的“名人”农村文化 。50岁了每月还能收入一万多,这在农村非常的厉害了,但是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不是收入,而是他的工作,既让人羡慕又让人“无奈”,村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“铁人”。
1970年出生的刘建军,小时候经常挨饿,衣服都是缝了补,补了又缝,一年到头吃粗粮,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,母亲用陪嫁的手环换回来半袋面,本想给全家人做一碗面吃,一回头却让狗叼走了,这一幕被刘建军牢牢的记在了心里,他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受苦受穷,事实证明他也是这么做的农村文化 。
为了能让全家人吃上饭,从17岁时,刘建军就跟着父亲去当地的“窑地”干活,所谓“窑地”其实就是农村烧砖的工厂,在农村通俗讲叫“窑地”,这种工作强度非常的大,大人都很难扛下来,而刘建军还是个孩子,晚上回到家,手上磨的都是泡,母亲用凉水冷敷后,再缠上厚厚的布,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年,后来又跟着农村建筑队干了十几年农村文化 。
现如今,刘建军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,本以为他会稍稍停下脚步,没想到他更加“变本加厉”,他为自己找了两份工作,还把自己老本行又拾了起来,又回到了他以前待过的“窑地”,只不过以前的老伙计都不在了,都是一些年轻的面孔,白天在“窑地”干一天,晚上再去建筑工地扎架子,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农村文化 。村里的同龄人都羡慕他,说:“挣这么多钱,谁不眼红,但是眼红也没办法,自己可下不了这么大力”,说完也是哈哈大笑。
亲戚朋友也劝说刘建军“孩子都已经结婚了,自己年纪也大了,可以稍微歇歇了,别这么闹腾了”,但是刘建军却说:“吃点苦、受点累不要紧,穷日子才最难过”,还是一如既往农村文化 。有一次刘建军实在太累了,就在旁边的草丛里睡着了,别人发现时,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,当叫醒刘建军后,他不好意思的拍了拍身上的泥土,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往窑地的方向驶去了。
这是父辈人在没有文化、没有知识的背景下,靠着吃苦耐劳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例子农村文化 。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有能力、也有上进心,就是缺少这股“劲”,值得后辈年轻人学习。大家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