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农村年轻人:受城里流行文化影响明显,有你当初的影子吗?:农村文化

【三名穿着西装的年轻人】(这是一组拍摄于1995年前后照片,反映的是当时农村年轻人的穿衣打扮情况农村文化 。明显可以看出,当时的年轻人受城里文化影响越来越明显,非主流的打扮更是层出不穷,但是当时年轻人生活压力远没如今大。)照片中的三名年轻人都是在城里工作,他们穿着的西装是当时城市里最常见的西装,曾流行全国大街小巷。

【三名打扮非主流的农村女孩】“皮衣皮裤、穿大头鞋、染黄头发”,是那个时代农村进城年轻女孩身上最大的特点农村文化 。此时的,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,社会面貌焕然一新,西方文化也逐渐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【两名打扮时尚的农村女孩】有人这样形容90年代的农村进城年轻人,“男的穿着松松垮垮的西装,手臂上的标牌都不曾剪掉,只为耍酷装帅,女的穿着健美裤、喇叭牛仔裤,看着时髦洋气农村文化 。粤语、闽南歌、流行歌风行,优雅而激情的舞蹈,禁锢太久的人们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。”这样的描述很符合当时的农村年轻人。

【两名穿着粉红大衣、大头鞋的农村女孩】除了穿着潮流衣服外,当时进城农村人对歌舞厅情有独钟农村文化 。下班了约上几名工友,去歌舞厅唱歌跳舞,成为他们日常最重要的娱乐方式。当时报纸报道,“与沿海青年、城里青年一样,内陆农村地区的青年也享受着唱歌跳舞的夜间娱乐,只是这一新潮时尚来的稍晚了些。在人们眼里,舞厅是个复杂的事物,对年轻人而言,舞厅是时尚的代名词,是新潮文化的符号。”

【年轻的母亲和孩子】对于当时的农村人来说,黑白电视机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,电视机成为大家了解外界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农村文化 。与此同时,电视节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年轻人的方方面面。当时大学还没有扩招,农村考入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,很多人读到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了。

【一家三口,屋子里墙面贴满海报】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统计数字,“1995年,大概只有30%的农村劳动力在全职非农就业,2015年这一数字超过70%,同时有97%的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农村文化 。”90年代在外出打工的基本上都年轻人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中年人也出来了,如今农村也是如此,剩下的几乎都是老年人。

【刚刚结婚的女子】与现在动辄十万、二十万的礼金,90年代结婚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农村文化 。网络上就的结婚成本做了个统计,70年代结婚需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三大件和床、柜,以及服装、婚宴共需约700元;进入80年代,三大件换成了电视、冰箱、洗衣机,加上服装、家具、照相、婚车等,结婚费用在3000元左右;到了90年代,家具电器、服装首饰和婚宴的开销已大大增加,整个结婚开销约3.3万元。(城市花费,农村更低)

【男子和母亲、儿子合影】“当时农村初中就辍学者的确很多,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,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农村文化 。”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,“要是有个大学、中专文凭,基本上都是包分配工作,有个铁饭碗,但是事实上,那时候农村很多地方教育比较落后,所以根本没几个人有大学文凭。”

【年轻男子在听歌曲】90年代的磁带歌曲非常流行,那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有购买磁带的经历农村文化

【一位年轻的妈妈】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上过高中的劳动力比例在24%左右农村文化 。14~35岁青年中,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0.2%。也就是说,照片中这些农村年轻人的子女出生到了成婚的年龄,正好赶上高房价、高彩礼的时代。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nmgspw.org.cn/post/479.html

友情链接: